登录
馆情动态|“守护记忆,传承文明”地方文献捐赠系列(第十五期)艾有为再献文化厚礼:两次捐赠地方文献,深
发布时间:2025-07-02 15:34:03 阅读次数:14

艾有为再献文化厚礼:

两次捐赠地方文献,深耕史志四十载守文脉

在陕北米脂的文化星空中,有这样一位深耕史志领域四十余载的耕耘者——艾有为。近日,这位从米脂东街小巷则走出的资深地方志专家,再次向榆林市图书馆捐赠一批涵盖《米脂年鉴》系列、《米脂人物》《陕北米脂艾氏宗族史略》等珍贵文献30余册,以实际行动续写文化传承的动人篇章。这是他继首次捐赠后,又一次将毕生心血凝结的研究成果回馈社会,让地方文化瑰宝走进公共视野。

艾有为,1964年生,中共党员,其职业生涯堪称一部鲜活的陕北文化研究发展史。他先后在西安考古研究室、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院)、沣镐考古队、陕北考古队等机构历练,积累了扎实的考古与史料研究功底;后投身米脂县志编纂与地方史志工作,曾任中共米脂县委史志办公室主任、县志主编,将半生精力倾注于米脂地方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如今,他身兼米脂县劳模工匠协会常务副会长、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米脂县第十届政协委员、文史员,陕西省地情专家库专职专家等多项重要职务,是当之无愧的陕北文化“活字典”。

自1984年起,艾有为以笔为剑,在《榆林日报》《陕西史志》《中国文物报》等权威报刊发表新闻报道、地方文论180余篇。其中,《陕北炕围子习俗浅探》入选《世界学术文库·文化卷》,《浅谈陕北酒文化习俗》荣获榆林地区“酒文化”征文三等奖,展现出他对陕北民俗文化敏锐的洞察力与深厚的研究功底。在著作领域,他更是成果斐然:2004年出版的《陕北艾氏族史略》,开创了陕北地方宗族文化研究的先河;2017年,其主编的《米脂艾氏宗谱》在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暨文创产品交流大会上斩获最佳编修一等奖,成为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作品;此外,《沃土灵秀——陕北人文历史探微》《千年古县·中国米脂》等著作,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陕北大地的人文风貌与历史底蕴。

在史志编纂的主战场上,艾有为堪称“拓荒者”与“领航者”。他主持影印并主校康熙、光绪、民国《米脂县志》,让沉睡的历史典籍重焕生机;主编《米脂年鉴》(2008—2021)10部,以年度为刻度,系统记录县域发展轨迹,连续多年获评省、市综合年鉴编纂先进单位;撰写《米东革命史馆》《米脂党史馆》等多部展陈文本,将红色记忆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符号;更主导完成260万字的《米脂县志》(1990—2015),被陕西省地方志专家誉为“当代繁派志书的一种”,为后世修志提供重要范本。此外,他还参与编辑、指导审阅部门志、村志8部,以专业力量推动地方文化记录工作遍地开花。

第二次捐赠文献

谈及两次向榆林市图书馆捐赠文献的初衷,艾有为饱含深情地表示:“作为党培养多年的地方志工作者,我深知文化传承的重量。让地方文献走出深闺,进入图书馆这个公共文化平台,才能让更多人尤其是怀有文化情结却无缘藏书的读者,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这不仅是知识与文化的传播,更是我们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看到这些文献能为更多人所用,我深感欣慰。”

艾有为老师的两次捐赠,不仅极大充实了我们的地方文献馆藏,更为研究米脂乃至陕北文化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他用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文化传承者的使命担当。未来,我们将通过专题展览、阅读推广等活动,让这些文献‘活’起来,让更多人领略陕北文化的魅力,也希望更多人能以艾有为老师为榜样,共同守护地方文化根脉。

从考古一线到史志案头,从著作出版到文献捐赠,艾有为用四十年的坚守与奉献,在陕北文化传承的道路上镌刻下深深的足迹。他的每一次捐赠,都是对文化传承的深情告白;每一部著作,都是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在他的感召下,地方文化的星火正汇聚成璀璨星河,照亮更多人的文化寻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