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品味书香,“榆”见经典!这里到底有多少惊喜~
发布时间:2025-09-05 15:13:38 阅读次数:49

浩浩华夏,千载风流,于岁月长河中孕育出灿烂的文明长卷;汤汤黄河,奔腾万里,以惊涛之势镌刻下深厚的文脉印记;巍巍长城,横亘千年,在砖石交错间见证着民族的交流融合。榆林,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凭山河形胜与岁月沉淀,淬炼出多元而包容的文化肌理。

如今,古老文脉化作浸润人心的文化场馆,于时光流转间架接古今,让千年风华在时代脉搏中生生不息。

书籍是文明的载体,阅读是文脉的延续。近年来,榆林市积极响应国家“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将全民阅读作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

那么,这润泽心灵的书香,如何播撒至每个角落?“全民阅读”的初心之中,又承载着怎样的民生温度与文化期许?在榆林大地上,这份对书香的追寻与实践,正写下属于自己的答案。

以书香为墨,绘就城市文明新图景

于城市而言,“书香”是文明进步、精神优雅的气质象征,是文化赋能城市的鲜活注脚。它以“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为内核,既是理念的深度践行,更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滋养市民精神世界的重要路径。

今日榆林,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已建成13座图书馆,13个文化馆,建成“两馆”分馆404个,其中图书馆分馆296个、文化馆分馆108个。建成城市书房43个、剧院11座、新型文化空间233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3403个,其中乡镇(街道)201个、村(社区)3202个。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95万册,年文献外借量150万册次,年流通人次超410万。覆盖广泛、便捷高效的“15分钟阅读圈”体系基本建成,阅读服务延伸至城市各个生活场景,书香融入市民日常点滴。

秉持“读者服务至上”的理念,榆林市图书馆创新推行“五免”服务模式,持续为读者提供丰富资源与优质体验。常态化开展读书会、主题书展、好书推荐等精彩活动;“榆图讲坛”“榆悦童心绘本课”“榆图云享”等品牌项目,让市民在书香中收获文化感悟与成长力量。2024年,榆林图书馆共举办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318场,服务读者21.31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图书馆累计到馆读者超94万人次,外借图书达28万册次,续借5.6万册次,办理读书证1.5万余张,组织活动共计205场,参与读者约11万人次,为市民搭建起多元文化体验与学习平台。


书香建设亦在服务创新与便利升级中彰显人文关怀。2024年8月,首个24小时城市书房对外开放,通借通还网络串联中心馆与城市书房,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图书高效流转;针对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图书馆配备无障碍设施,提供盲文读物与有声资源,切实保障其阅读权益。574次热线接听、444条读者建议全部反馈,5.7万次门户网站访问……立体服务生态为“书香榆林”注入持久活力。


从城乡阅读网络到多元文化服务,从普惠资源供给到温暖人文关怀,榆林以扎实行动让“书香之城”从愿景走向现实。这些可感可知的文化建设成果,正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深厚文化动力。


以科技赋能:

榆林现代化图书馆建设的创新实践


对“书香榆林”的不懈追求,其本质上是一场文化自觉的集体觉醒,是城市精神的深度挖掘与淬炼。当数字浪潮奔涌而来,这份文化坚守借助科技之力向更广领域延伸,让千年书香在新时期焕发夺目光彩。

从龟甲木牍到线装卷轴,再到电子图书,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书本知识的呈现形式始终随时代步履演进。榆林以开放姿态,积极推动“书香榆林”的现代化革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纸质文献、音视频资料、出版物等各类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性数字化处理。使优质资源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得以广泛共享,更好地满足不同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

以科技赋能,推动图书馆服务迈向智能化与精准化。自助借还书机、移动还书箱、视觉盘点等智能设备提升管理效率与服务品质,为读者带来更便捷、愉悦的体验。同时,VR科普平台,观影室等特色空间,通过声光电技术融合,构建出沉浸式文化体验场域,使阅读从平面文字延伸为多维感官盛宴。


从文献数字化到智能服务温情落地,榆林使现代化图书馆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文化桥梁。在这里,古老与现代相融,既守护城市文化根脉,又为“书香榆林”拓展无限可能,让每位市民在科技赋能的文化图景中,触摸文明传承的温度与力量。


“图书馆+”:文脉传承与业态创新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座城市的独特气韵,往往蕴藏在街巷弥漫的书香之中。当墨香与城韵交融,便孕育出非凡的文化魅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植根千年文化积淀,于“守正”与“创新”中焕发崭新生机。

榆林市图书馆建筑本身就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体现。其外形灵感取自陕北丹霞地貌的壮丽,以流畅线条勾勒自然厚重与虚实意境,既凸显地域特色,又融入现代元素,成为标志性文化地标。馆内将“书山”“书谷”及陕北窑洞意象融入空间布局,在营造独特阅读氛围的同时,使读者潜移默化感受陕北文化的博大与深远。


同时,在书香建设中突破传统阅读空间局限,以更广阔视野构建“大阅读生态”。榆林市图书馆以书为媒,将阅读与休闲、社交、文化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图书馆+”创新模式打破传统服务边界。“榆图阅世界”线上荐书活动自2025年3月创办以来,已播出19期,邀请馆长、作家、劳模、少年代表、媒体人士及文化学者,以多元视角解读书籍,助推全民阅读。当读者跟随推荐了解常晓玲编著的《红石峡》时,不仅沉浸于书中的摩崖题刻与历史叙事,更可循着文字亲临“塞上碑林”,在实景中感知文化的脉动——这正是“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

在深化“图书馆+教育”融合实践中,榆林市图书馆立足青少年成长需求,创新推出暑期专项服务项目,将服务链条延伸至青少年素养培养和青年社会实践的最前沿。面向青少年开展“青翎计划”,吸引120余名中小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表达力、组织力与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高校学子提供岗位锻炼平台,涵盖读者服务、秩序维护、活动宣传等多元内容,共有110余名大学生报名参加。


此外,影视展播、国学培训等品牌项目,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使图书馆成为读者喜爱的城市客厅和文旅融合打卡地。

从建筑对地域文脉的诠释,到“图书馆+”对服务模式的拓展,“书香榆林”在一个个与阅读、书籍有关的场景里,让阅读生态鲜活流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榆林市将继续以文弘业、以文培元,持续推动全民阅读走深走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谱写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