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先辈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李鼎铭之孙李雪飞先生向榆林市图书馆捐赠珍贵文献
近日,榆林市图书馆收到了一批特殊的“礼物”——李鼎铭先生的孙子李雪飞先生从北京分三次邮寄而来的珍贵文献资料与照片。这些资料不仅填补了榆林市图书馆关于李鼎铭先生地方文献的部分空白,更承载着一个家族对先辈精神的传承、一位老党员对社会的奉献,以及对红色文化赓续的深切期盼。
李雪飞先生与榆林市图书馆的结缘,源于在京榆林籍马鹏伟先生的热心引荐。得知新建的榆林市图书馆致力于地方文献建设,尤其是对李鼎铭先生相关史料的征集与研究,李雪飞先生倍感欣慰,主动提出捐赠自家珍藏的文献资料。他表示,李鼎铭先生作为从榆林走出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其“精兵简政”等主张至今影响深远,将这些资料捐赠给家乡图书馆,既能让更多人了解先辈事迹,也能让红色精神在故土扎根。
此次捐赠的文献中,既有李鼎铭先生在延安时期的珍贵照片——其中一幅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与李鼎铭先生的合影尤为引人注目,照片中老一辈革命家将李鼎铭先生推至中间位置,尽显对民主人士的尊重与谦逊作风;也有记录其生平事迹的文献和评论,生动还原了这位先辈“造福桑梓”的一生。
谈及捐赠初衷,李雪飞先生在自述中多次提到“传承”与“使命”。他回忆,幼时家中窑洞门楣上“造福桑梓”的牌匾,是爷爷李鼎铭先生受百姓爱戴的见证,父亲临终前写下的“都上班”三字,更是老一辈对后人“恪尽职守、服务人民”的嘱托。1969年入党的他,带着56年党龄的自豪,始终以“做个好党员”为准则,多次获评单位和中央国家机关的优秀共产党员。他认为,将这些承载家族记忆与红色基因的物品捐赠出来,“是好事、善事,更是共产党员该做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李雪飞先生不仅心系家乡文献建设,更注重以实际行动教育后代。去年,他特意带外孙女赴延安观瞻“造福桑梓”牌匾(已捐赠延安革命纪念馆,为国家一级文物),讲述先辈故事,年幼的孩子深受触动,立志长大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传承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代代传”的坚守,正是红色血脉最生动的延续。
这批文献的入藏对榆林市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丰富了地方历史研究的实物资料,更让李鼎铭先生的精神有了更鲜活的载体。我们将妥善保管、整理这些资料,通过专题分享等形式,让更多人感受先辈风范,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从“造福桑梓”的牌匾到跨越千里的捐赠,从老一辈革命家的言传身教到新时代党员的躬身践行,李雪飞先生用行动诠释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红色精神,终将在代代传承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