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薛晓燕向市图书馆捐赠著作
以文学传递乡土情怀
近日,榆林市图书馆迎来一份珍贵的文化礼物——本土作家薛晓燕捐赠其创作的《万千灯火》《寻常》《永以为好》三部散文集。这些浸润着陕北风土人情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馆藏,更为读者开启了一扇了解榆林文化的窗口。
薛晓燕出生于陕西神木,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22届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并荣获"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其创作以散文见长,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感动,用质朴真挚的文字记录时代变迁。此次捐赠的三部作品,凝聚了她二十余年的文学积淀,展现了陕北作家深厚的人文情怀。
薛晓燕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将神木的山川风貌、市井生活娓娓道来。既有对童年往事的深情追忆,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敏锐观察;既有读书观影的独到感悟,也有行走四方的文化思考。作家王秀云评价其文字"镌刻着生命的痕迹",这种真实而饱满的创作风格,让作品既接地气又见深度,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
"图书馆是我文学梦想开始的地方。"薛晓燕在捐赠时动情地说。她回忆年少时在图书馆阅读的时光,那些书籍不仅拓展了她的视野,更孕育了她的文学梦想。如今选择将作品捐赠给市图书馆,既是回馈这片培育她的文化沃土,也是希望完成一场"文学的接力"——让文字继续在读者心中生根发芽,让乡土文化薪火相传。
薛晓燕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学价值,是研究榆林地方文化的重要文本。图书馆将通过举办读书会、作者见面会等形式,让这些作品更好地服务读者。同时,也欢迎更多本土作家捐赠著作,共同构建榆林的文化记忆库。
此次捐赠活动,展现了本土作家对文化传承的自觉担当。在全民阅读深入推进的今天,这样的文化善举不仅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更彰显了文学工作者对社会责任的践行。相信在这些文化志愿者的带动下,榆林的文化建设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让书香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