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奇:以书为舟,摆渡榆林文化星河
在榆林这片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热土上,国家税务总局榆林高新区税务局干部朱兆奇,用税务人的担当与文化人的热忱,在不同领域书写着守护家乡文脉的动人篇章。从浩如烟海的典籍阅读,到笔耕不辍的文学创作,再到倾囊相授的文献捐赠,让历经千年淬炼的榆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绽放出璀璨华光。
书香浸润成长路,笔耕不辍绽芳华
受乡村语文教师父亲的熏陶,朱兆奇自幼与书结缘,童年为购连环画变卖牙膏皮的经历,让阅读的种子深植心间。从琼瑶、三毛的文学世界,到金庸、古龙的武侠江湖,再到托尔斯泰等文学巨匠的经典著作,他在书海中汲取养分,形成了“读书是对抗岁月庸常的利器”的深刻认知。这份对阅读的热爱,不仅滋养了他的精神世界,更为其工作与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自1986年起,朱兆奇开启了笔耕不辍的创作之路。在《陕西税务》《榆林日报》《陕北文学》等平台,他发表百余篇作品。从讲述本土人物故事的《朱佩英:一个奇女子的家国情怀》《朱励生:变局中的天之骄子》《镇川商界奇人朱维桢》《忠诚于信仰 鞠躬于百姓的朱敏》,再到探讨税收工作的专业论著《榆林市个人所得税现状》《榆林市房产税面面观》;从携刻着家乡记忆的《榆林西方境的前世今生》,再到传递阅读真谛的《读书已成为我的生活方式》;有《酒魂》《寂寞中的美丽》等散文,也有《说官》《讲民主》等犀利杂文;中篇小说《爱如烟.散就散了》刻画情感纠葛,2004年出版随笔《天火》,2010年由作家出版社推出长篇官场小说《硕鼠》。他以多元的创作视角,传递着榆林文化的温度与厚度。
以书传家树典范,文献捐赠显担当
朱兆奇将阅读融入家庭生活,家中万余册藏书营造出浓厚的书香氛围。以《朱子治家格言》“读书明理”为家训,他将精神追求置于家庭首位。在他的影响下,妻子通过阅读提升教学水平,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女儿成长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凭借对文化传承的坚守,朱兆奇家庭先后荣获“最爱读书的榆林人”“榆林最美家庭标兵”“三秦最美家庭”“全国书香之家”等荣誉,成为全民阅读的典范。
当关注到榆林市图书馆地方文献专区藏书不足,朱兆奇主动行动,多次梳理个人藏书,精选50余册珍贵文献捐赠。其中,《镇川朱氏总谱》为陕北朱姓家族研究提供重要史料,《镇川往事》系列三部曲留存濒临消逝的地方记忆,《陕甘宁边区税收史》《陕北区域方言选释》《行游榆林》《申国藩传》《尤德传记》等典籍更是全方位展现了榆林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文献捐赠,传递文化担当
谈及捐赠,朱兆奇满是责任担当:“地方文献是榆林文化根脉,希望能填补馆藏空白,让更多人了解家乡文化。”朱兆奇表示,他还会继续向图书馆捐赠,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朱兆奇以自身行动诠释文化传承使命。从阅读深耕到文献捐赠,从个人修身到家庭示范,他如同一束微光,照亮榆林文化传承之路。期待更多人追随他的脚步,共护地方文化星河,让榆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光彩,实现知识传承与延续的美好愿景 。